首页

ts惠奈

时间:2025-05-28 08:11:06 作者:中方:愿同印尼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浏览量:65964

  秋到陕甘,青铜文化与渭河秋色在宝鸡交相辉映,天水麦积山石窟在秋意中更显古韵悠长。西北的豪迈交织秋日的宁静,恰如黄河兰州段,静谧壮阔。

  9月10日至13日,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、兰州市考察调研。考察中,总书记看何尊、观石窟、望大河,一个重要关注点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、传承与创新。

△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

  宝鸡,周秦王朝发祥于此,《周礼》《周易》等灿烂的文化经典孕育于此。1963年,西周青铜器何尊在这里出土。何尊的独特重要价值体现在内底12行122字铭文上。铭文中的“宅兹中国”,是“中国”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。

  9月10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在青铜器何尊前,总书记驻足凝望。

△9月10日,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。

  何尊的主人,是周的宗室贵族何。在尊底有限的面积里,他记载了父辈和周成王的功绩,及王对自己的告诫。其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,周成王迁都于洛邑,这里便是“天下的中心”,即“宅兹中国”。

△何尊上的铭文“宅兹中国”

  青铜器,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。

 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,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,堪称“青铜史书”;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;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……灼灼青铜,铭刻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密码,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起源、形成、发展的重要代表性物证,其背后蕴含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。

△被誉为“青铜史书”的逨盘

  总书记细细端详,意味深长地说:“中华文明五千年,还要进一步挖掘,深入研究、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,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,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,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。”

  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,还有一处处文化遗产。

  5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,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,“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”。5年后再到甘肃,总书记来到天水麦积山石窟,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仍是他的重点关切。

△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。

  麦积山,坐落于层峦叠翠、景色静幽、山川秀丽的陇山密林之中。1600多年前,十六国时期的能工巧匠,在其上开窟造像。密密麻麻的窟龛,经历过战乱、破坏、自然灾害,浓缩着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的实证资料。

△9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。

  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,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,麦积山石窟历经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朝代的开凿与重修,成就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颗璀璨明珠,也是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、民族化,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。

  麦积山石窟栩栩如生的“薄肉塑”飞天和“东方微笑”泥塑,云冈石窟笑意盈盈、手捧各式乐器的“伎乐天”,龙门石窟融合南北风韵、以“秀骨清像”“褒衣博带”闻世的优美造像……透过一座座石窟,不仅能看到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,还能窥见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得益彰。

 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,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。越包容,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,就越会绵延不断。

  “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,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”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,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。

△9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中山桥上远眺黄河。

  兰州,总书记此次甘肃行的重要一站,也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。

  黄河,千百年来奔腾不息,同长江一起,哺育着中华民族,孕育了中华文明。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,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
  黄河北岸,山西运城,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这里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,尧舜禹及夏朝先后建都于此,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。2023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,边看边与工作人员交流。他强调:“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‘国宝’,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。”

  黄河古都,河南安阳,数千年前的“禹河故道”流经之地。2022年10月,总书记来到位于安阳的殷墟遗址。观摩青铜器、玉器、甲骨文等出土文物,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……总书记感慨:“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。”

△9月9日,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。

  因为黄河的赐予,我们拥有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;因为黄河桀骜不驯,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有了更加坚韧的品质、更加超凡的智慧、更加鲜明的特色。

  穿越风雨,历尽沧桑。在总书记心中,黄河早已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扭结在了一起,锤炼出炎黄子孙的韧性、力量和精神,也为中华民族赓续发展注入不竭源泉。

  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,总书记强调:“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,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。”

△航拍黄河兰州段

  陇山苍苍,渭水泱泱,大河滔滔。

  回望奔涌的历史长流,是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。

  一个自信的民族、一个包容的民族、一个奋进的民族,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过去,也必将开创更加伟大而壮阔的未来。

  是以中华,是以中国。

【编辑:刘阳禾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甘思德:人工智能当前面临三个挑战

北京3月3日电 (朱贺)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刘结一3日在北京表示,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趋势下,民营经济前景可期,民营企业大有可为。

受贿445万余元,山东枣庄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淑启一审获刑十年

“入住超标的酒店,不仅违反了节约原则,也可能引发公众对公职人员廉洁性的质疑。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刘夏青和同事选择到镇上的宾馆住宿。由于当地交通不便,会议又在次日清晨召开,她们不得不提前出发,增加了不少麻烦。

台风“小犬”来袭 厦门海上客运航线停航

为把“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”、“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,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”重要指导方针落到实处,落实国务院《“十四五”国民健康规划》中“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,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”的工作要求,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、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湖北省“乡村仁医添翼行动”公益活动,并拍摄“乡村仁医添翼行动”纪录片。

西安市二手车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揭牌运营

在走进良渚遗址内的南城墙发掘点、莫角山宫殿区和反山王陵区后,加拿大搜罗传媒社长陈林不由得感叹,“踏上良渚遗址群,亲眼见到城墙、祭坛、河道等各类遗迹,有利于我们海外华文媒体‘有理有据’地对外说好中国古代文明史。同时,我期望有更多海内外媒体可以来这里参访,让良渚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熟知。”

【科技强国有我】办好青年科技人才的“头等大事”

核心观点:“中国风”劲吹,并非偶然,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。致广大而尽精微,把每项举措做到群众心坎上,方便人们奔赴一场场“文化的约会”,筑牢的是增强文化自信、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根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